武训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,著名平民教育。11月中旬,著名画家陈清泉受武训纪念馆之邀创作作品, 近日,陈先生把创作的国画《高山流水》交给了纪念馆的负责人,纪念馆来信表示非常的感谢!
陈清泉先生 大鉴!
11月15日赐复敬悉!荣承先生百忙中为纪念一代宗师、千古学圣武训先生惠赐宏作,我们不胜感荷景仰之至!先生国画大作《高山流水》将永为“武训先生故居纪念馆”珍藏。
武训先生作为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、慈善家,其事迹感人,其精神伟大。先生热爱公益文化事业之盛德义举,正是武训精神在新时期的光大与升华。
宜登府拜谢,恐打扰先生尤甚,谨奉谢函,以致谢忱而释远念!
恭颂 艺祺!
武训故居纪念馆
武训生平简介
武训,是清末山东省堂邑柳林镇武家庄人,于1838年出生于贫若农民之家。8岁丧父,9岁随母亲讨饭为生,14岁至21岁在地主家作长工、短工,其间受尽凌辱和剥削。因不识字,被赖去三年工钱,还被反诬其讹诈,遭痛打。他气得昏厥,“搭被蒙头大睡三日”,终于悟出是吃了不识字的亏,于是,立下行乞求学,让穷孩子念书的志愿。
武训以丑角出场,自残自贱,千方百计,集资兴学。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,他食无定餐,到处乞讨,或是当牛做马,出卖劳动力挣钱;或是耍把观竖鼎、吞吃蛇蝎、招人乐捐。他不娶妻,不生子,为的是兴办义学,让子孙后代不再吃不识字的亏。
武训一生含辛茹苦,兴建义学三处,分别是1855年建成的柳林镇的“崇贤义塾”,1890年建成的杨二庄义学,1896年建成的临清御史巷义学(也就是我们武训实验小学)。同年五月他因病殁于御史巷义学内。死后,三县官绅乡民自动送殡,执者达3万人以上,远近来观者人山人海,学生皆放声痛哭。观者相互细语曰:“谁说武训没有儿子,亲生子也未必如此!”可见一个人只要做了对大众有益的事情,人民会拥戴他、纪念他。
武训行乞设学三州县,在中外教育史上亘古未有,影响深远。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称武训“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奇特伟大的人物。”并说:“玉祥出身贫寒,自幼失学,对于这位苦行兴学的义人感同身受不胜钦敬。”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:“武训先生实在可算是办校之开山祖师。” 杨虎城将军为武训题词愿武训精神“风行百世”。武训无私奉献,行乞兴学的精神得到了后人的广泛称赞。